立足于數字經濟時代,高等財經教育處于科技化轉型節點,不斷涌現的新產業、新技術都需要大量財經科技人才的輸入。數據顯示,各大主要銀行近年來財經科技人才占比增長緩慢,中小銀行科技人才短缺,國有大型銀行人才儲備數量相對較多,但與其從業人員規模相比,平均占比均低于10%,新財經人才儲備需求量較大。
 
  目前國際上的財經科技行業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較為熱門的新興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要求人才同時掌握國際化的數字技術知識和財經行業知識。為培養此類新財經科技人才,企業和高校應從在校財經學生的培養為著力點,合作建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做到各取所長,積極為市場提供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人才。
 
  “因材施教”培養模式緊跟需求腳步
 
  智能時代的高等財經教育需要滲透進財經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校企合作將是未來促進財經科技人才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高校先天具備的教育資源,與優質企業帶來的財經科技行業的實踐機會相結合,從財經知識教育到行業先進技能,全方面提升財經學生的復合能力。根據不同院校的財經專業方向不同,高校和企業應建立包括風險管理、投資交易等不同人才的培養模式,從而最大程度實現“因材施教”。
 
  財經拔尖人才的培養,少不了企業和高校的共同努力。近年來多家優秀企業深化實施校企合作,通過建立更符合新時代財經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財經人才市場輸入了一批知識復合、學科復合的優秀人才。高頓教育已與多所財經學院合作,建立“小馬生涯工作室”和相關就業基地,目前已在全國數多所高校開展。項目也是通過企業和高校積極合作,為在校學生帶來前端行業知識,同時提供新興財經企業實習機會,促進財經學生增強職業技能。
  鋪平道路為財經人才拓展途徑
 
  據悉目前全球20個核心市場中,中國市場人均財經從業人員數量已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然而上升到相關行業核心崗位或高附加值從業人員占比,中國的排名依舊較為靠后。目前的新興財經市場國際化視野的人才缺口依舊龐大。
 
  關注到市場對國際金融人才的需求,各項國際金融從業者資格認證是許多財經學生踏入行業的關鍵技能儲備。未來高校與企業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時,應積極舉辦國內外財經賽事,引入國際上有較強影響力的相關資格認證考試項目,幫助財經學生進行行業知識的儲備和實踐技能鍛煉。企業應注重開展人才的實踐實訓,尤其是進行相關商業場景的模擬。對于類似高頓具有行業資源沉淀的優秀企業,可以積極鏈接國外優質名企,提供國際化的實習崗位,從而進一步為新財經人才從高校到職場鋪平道路。
 
  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將是未來中國財經行業,甚至全球財經行業所長期需要的。只有建立完整的高水平財經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推進企業和高校建立合作,推動高水平人才接軌國際,才能持續為未來的中國財經人才市場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