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總體持續恢復,但總需求不足、微觀主體信心不振的問題依然存在,增發國債有利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總需求,為四季度和明年的經濟運行打下好的基礎。赤字率將上升到3.8%左右,以實際行動打破3%赤字率的束縛,充分利用我國較大的中央財政空間。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也表示,增發國債資金主要用于災后重建和基礎設施補短板,將對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形成支撐。財政資金路徑短、見效快,可以部分彌補當前地產投資低位所帶來的資本形成缺口,穩定總需求。
他還指出,四季度調整預算較為罕見,顯然是為明年財政可以更加前置發力,顯示出對2024年經濟增長的重視。
2、有利于穩預期強信心
羅志恒表示,當前增發國債超出市場預期,釋放了政府穩定經濟增長的信號。有利于提振信心與預期。
郭磊表示,增發2023年國債體現出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思路。在非疫情年份赤字率提升至3%以上,這一信號將影響深遠。從疫后全球經驗看,財政適度擴張有助于對沖經濟的資產負債表收縮風險。我國價格中樞穩定,較海外經濟體來說,更具備財政進一步積極的條件。此次財政條件的打開將修正對政策空間的理解,有助于中期經濟增長預期的穩定。

羅志恒表示,從債務管理看,增發國債后赤字增加并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的同時優化了債務結構。當前地方債務占比高,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部分區域存在風險,增發國債有利于從總體上優化債務結構,降低地方債務風險。
他還指出,今年以來受制于房地產市場總體低迷等,土地出讓收入繼續大幅下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持續負增長,制約了財政支出的力度。此舉有利于增加可支配財政資金,有利于更好地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
東方金城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在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持續下滑背景下,增發1萬億元國債有效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并使得地方政府能夠在今年底、明年初拿出更多財政資源穩增長,其中包括保持基建投資增速處于較高水平。
4、有利于市場風險偏好回升
郭磊表示,對于權益資產來說,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沖、國內資金面略偏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大等三大因素構成近期擾動,實際上經濟基本面已在觸底后持續好轉過程中。此次增發2023年國債及其隱含的政策信號將進一步鞏固明年和中期的增長邏輯,有利于盈利預期和風險偏好回升。對債券的影響一是短期供給沖擊;二是名義增長預期;三是流動性,而對流動性的影響需要具體看增發國債的發行。
